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如何产业化

2014-07-03 22:34:01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下同)涵盖6个主题、33个项目、总计238个课题,实施周期长达13年。
“十一五”期间总投资112.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5.43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领域最大的科研项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上曾指出,专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尚未完善是主要问题。
从课题承担单位情况来看,企业参与的程度仍然较低,距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战略性产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对水专项产业化顶层设计框架有何建议?如何让优秀的产业主体实现与水专项项目的衔接?如何提高水专项在产业领域的显示度?国家水专项中产业化的课题选择思路?
 以此话题为核心,5月15日,由中国水网、水专项管理办公室、清华大学环保产业政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十九期"重大专项信息产业化提升"主题沙龙在中国水网召开。
 沙龙由清华大学环保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水网顾问总编傅涛主持,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明良、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污水治理专项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徐成、湖泊主题产业化专家朱昌雄、桑德国际、北京碧水源、中环保水务、四川环能德美、博大环境、爱思特水务、北京晓清环保、天津清华德人、北京首创、中国水务投资、绿创集团、标准水务、通用咨询、北京建工金源环保等单位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20多人出席了会议。
 产业化是水专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王明良认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应积极参与到水专项开放的平台中来。而企业参与水专项重要切入点即产业化。他还介绍到,“十二五”水专项实施目标为减负轻负,将“十一五“以主题为主的设计思路转化为以流域为统筹的设计思路。围绕十大流域开展生态治理工作。企业要参与水专项,应将业务主体“接地气”落到某个重点流域中去。
2013年实施计划设计之初,本着从问题出发的顶层设计思路,以水质改善为目标导向。遵循树型结构规律,先透彻分析“十二五”主要目标,再反向倒推项目任务设计。产业化是其中必不可少内容。如何通过产业化手段或途径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物质保障?
 王明良认为,水专项产业化课题实施效果如何,将决定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形成,也将决定水专项作为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在推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昌雄介绍了水专项产业化顶层设计思路:首先是围绕实现水专项目标(流域水质改善、饮用水达标)来设计;第二是围绕水污染治理与效益并重的原则设计:污染治理不能简单看成是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第三是围绕培育环保产业来设计,因为产业需要行业、链条、联盟才能实现;最后是围绕国家环保规划需求来设计,产业化的实施需要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
 水专项如何实现产业化目标?
 就水专项产业化背景和操作模式,王凯军介绍认为,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的模式是行不通的,产业化要为流域服务,为三河三湖治理服务。任何产业化形式都应以解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为出发点。企业应顺应国家需求的转变,整合行业力量完成转型。产业化资金还可以考虑引用风投机制,来保障产业化形式大幅度提升。
 徐成指出,产业化设计过去以专家设计为主,企业参与较少,设计结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且设计程序复杂,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从出发点上脱离市场,和市场结合不紧密。“十二五”在产业化方面,是建立大企业联盟推动产业化实施。他认为,水专项产业化,非一般意义上的环保产业化。它是要为水专项总体目标服务,符合产业化一般要求的同时和流域水质改善相结合。目前从设计或是产业化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
 傅涛建议,水专项产业化选题不是因为技术难题做出的选择,而是因为有产业化的需求。水专项产业化课题可以考虑结合合同环境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以环境解决效果为核心,作为主导的选择思路。
 最后,王明良总结大会发言提出,水专项产业化的实施,在产学研项目设计上,要吸收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进入专项总体专家组,参与专项的顶层设计;在产学研合作内容上,要选择具有市场推广前景或影响企业污染达标排放的关键技术,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在示范成果推广上,要充分考虑示范企业的利益,分享技术收益;在政策环境方面,要制定水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充分利用财政后补助机制,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价值数千亿的农村污水处理市场逐步开启
下一篇:穗启动新一轮"治水" 2020年前再建四条深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