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陕西省西咸新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沣西新城作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自觉践行低影响开发理念,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度融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观念创新:以海绵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一座城市最灵动的元素、最宝贵的资源。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虽然地处西北,但境内有沣河、渭河等6条自然水系,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水系与降水是宝贵的财富资源,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
为此,我们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观念创新。一是建设“河之城、水之韵”的现代田园城市。组建之初,就依托水系的自然分割,运用国际尖端的规划理念,构建“核心板块支撑,快速交通连接,都市农业衬托,优美小镇点缀”的现代田园城市形态,将城市“摊大饼”分解成组团“微循环”,把地面的“大水泥盖子”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海绵”,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基础。二是生态溶解城市。依托自然肌理,建设沣河渭河沿河景观带、自然绿廊和中央公园、城市绿环和组团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营造层次清晰、架构分明的开放空间和城市体系,给自然留下更多空间,形成生态本底,维持自然平衡的生态循环。三是敬重自然的规划理念。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改变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让“急冲冲”的雨水变“害”为“宝”,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实现资源的“削峰平谷”、低碳循环。
体系构建:形成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沣西新城从2012年开始,就自觉按照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推进雨水的综合利用。当前,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为统领,在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框架下,进行理论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理论指导体系。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创新联盟,筹建LID技术中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长期理论和技术指导。委托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开展《沣西新城雨水净化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合理确定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突出面源污染处理、雨水收集利用、暴雨重现期提升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因地制宜、经济务实的措施和技法。设立雨水利用监测点,对雨水花园、生态滤沟的水质净化、水量削减、负荷承载等指标进行监测,得到沣西土壤、雨水的相关数据,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标准体系。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是模块化、可复制的。为此,我们自觉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指引。一方面,严格规划设计条件。所有出让土地均严格控制地下建筑密度,地面透水必须率大于40%,确保每个小地块形成“小海绵”。未来沣西新城建成区可渗水面积将达50%以上。另一方面,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开工200万平方米高质量保障房,全面推广太阳能综合利用、地源热泵、外墙外保温和节地、节材、节水、节能等绿色建筑等技术,鼓励设计、建设高星级绿色商业开发项目,逐步从单体示范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过渡。
运营监管体系。按照建管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三个体系。一是整体评价体系。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还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可循。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正在研究出台《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雨水利用规范和条例》,以透水地面覆盖率、雨水综合利用率、绿化覆盖率、排涝标准等为主体,形成硬约束的指标评价体系,勾勒出海绵城市的基本蓝图。二是建设标准体系。继续把扩面作为重点,对技术工法及时总结提升,出台,制定《生态滤沟雨水利用系统设计指南》、《城市雨水花园设计建造技术指南》,自建项目强制性执行,社会项目激励性推广。这些标准,既符合国家最新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求,又有基于西北地区的实用性创新,加快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速度。三是组织实施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的规划、立项、土地、设计、建设、执法等各个方面,事项全领域管理,加强全流程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完善具有引导性和竞争性的综合治理结构。
实践探索:因地制宜打造四级海绵城市建设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我们统筹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打造四级海绵城市建设系统。
建筑地块确保应收尽收。建筑地块是分流和回用的重点。雨水经过生态屋顶收集过滤,汇流到下沉式绿地和蓄水池。雨量较大时,流入雨水花园,形成微型水景,补充地下水。极端情况下,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管网。
市政道路绿地加强集水功能。道路是地表径流的重要来源。雨水从道沿豁口流入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卵石、炉渣、砂子构成的滤层就像海绵一样净化和存储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高于绿地的雨水篦子,大部分流入附近的速渗井,剩余部分溢流至调蓄池。
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雨水。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雨水,被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富余雨水流向低洼区域,汇聚到由黄砂构成的速渗井,回补地下水。
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目前,沣西新城正在建设一条6.8公里、不间断的生态绿廊。整个城市的富余雨水最终汇聚到这里,使它成为调蓄枢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的存储和回用,更是这座城市的生态项链和广大市民的休憩氧吧。
这些简便易行的工程措施,并不增加政府投入,却使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沣西新城每年8600万立方米受水量,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收集地表径流4500万立方米,节约绿化景观用水费用1.5亿元,显著消除面源污染,大大提高排控标准,彻底杜绝“城市看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地下水位降低,也是应对水危机、维护水安全的有效措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探索以人为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海绵城市,倡导生态文明,助力美丽中国。
(作者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