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完成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林报道:意在解决广州中心城区排水防涝问题的综合规划终于出炉。24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最终实现“对规划区的排水、防涝设施标准、布局进行安排,为排水系统建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逐步实现地表径流控制、调蓄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涝标准”的总体目标和“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排水防涝总体目标。
原因:广州内涝有六大原因
24日晚的发布会上,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郑航桅分析了广州中心城区容易内涝的六大成因,三个客观原因,三个人为原因。
客观原因首先是地势原因,“广州中心城区北高南低,北面有白云山、火炉山、瘦狗岭,南面是珠江,降雨时雨水会顺着山体在七条河涌中穿城而过,这些河涌水位上涨会对老城区的排涝产生影响。”郑航桅说,据统计,荔湾、越秀等老城区大概有400条街道,比平均标高低了2米,在珠江一旦发生稍微大潮位时,这些老城区会容易受到倒灌影响。第二个原因是受珠江潮位的顶托,珠江每天有两个潮,天文大潮时如果遇到本地大雨非常容易受到顶托。第三个客观原因是广州的降雨强度比较大,“以今年5月为例,降雨量超过800毫米,近40年最高降雨量的一个单月,将今年一年雨一半下完了。”郑航桅说。
人为原因也有三个。一是现在排水管网标准比较低,大概有90%的管网设计重建期是一年一遇,达到两年一遇的只有10%。第二个原因是主要排涝河道这几十年来不断缩窄,排涝能力存在着下降和不足。第三个原因是地表不断硬化,造成径流系数不断提升。
目标:2030年中心城区能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郑航桅说,《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广州市中心城区,通过对现有排水防涝系统能力、内涝风险进行评估,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具体包括“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排水管网系统规划”、“防涝系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近期建设规划”、“管理规划”等内容。
排水防涝总体目标是“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积水、内涝、严重内涝分别是什么标准?郑航桅解释说,以内涝为例,分为居民区、工商业区、城市主干道路,比如说居民区和工商业区的影响面积不超过1万平米,道路积水深度不超过20厘米,积水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没有达到的话,那就属于积水,还不构成内涝,如果达到了其中一项就构成了内涝。
郑航桅说,近期建设目标主要是对现有的水浸点也就是易涝点进行整治,不达到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情况下地面不积水,不超过城市内涝标准时不发生内涝灾害;远期目标是2030年广州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方法:深隧解决老城区内涝问题
每当下大雨时,广州某些地方就会出现严重的水浸街,网友笑称一起去“看海”,对此《规划》有何实招?
《规划》提出了较高的城市雨水管网建设标准,采用了国家新颁布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上限。“就排水管网来说,新建城区按照五年重建期,老城区按照三年重建期,特别重要的区域是按照十年重建区进行建设。”
结合广州实际情况,按道路、居民区、工商业等区域,从积水时间、深度、面积等方面明确了内涝灾害评定标准。将一直沿用的分流制排水体制调整为新城区及成片改造区域采用分流制,老城区保留合流制。
《规划》还提出采用深层排水隧道解决老城区排涝标准标低和溢流污染严重的问题。郑航桅透露,目前备受关注的东濠涌深隧施工进展正常,主要是进行竖井开挖,但由于前期受考古及五、六月份连续大暴雨的影响,工程进度较计划有一定滞后。“东濠涌深隧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听取了相关专家、沿线居民以及文物部门的意见,也进行了专题考古研究,在工程设计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护。”郑航桅说。此外,广州“一主六副”七条深隧的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老城区排涝通道不畅通等问题。“目前规划还在编制过程中,因为深隧涉及老城区比较大的范围,并且与地铁等构筑物有交叉,穿越的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规划的编制也比较费时,我们也想借鉴东濠涌试验段的建设经验来优化规划,一旦规划有新的进展会及时通报。”
按照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的相关措施并规划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郑航桅透露,今年年初广州选取了天河区的智慧城作为广州“海绵城市”试点,并且编制了相关材料向国家申报。但据他的了解,包括广州、东莞、深圳三个城市在内,都没有通过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审查。本次《规划》仍将天河区的智慧城作为广州市“海绵城市”试点,通过下沉式绿地、调蓄设施、屋顶绿化等,降低地表雨水径流。
郑航桅说,除了工程措施之外,在发生暴雨时还会采取相关的管理手段,比如预警、抢险队伍布防,遇到特别大的降雨时可能还要转移低洼处的居民,多管齐下解决内涝问题。
此外,在《规划》的指导下,市水务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广州市防洪(潮)规划》、《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控制性规划》、《广州市中心城区深层排水隧道系统规划》三个专项规划,这三个专项规划分别侧重于河道水系、排水管网和深隧系统,共同构建广州尤其是中心城区的排水防涝体系。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