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6日,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在济南举行,在大会发言环节,省政协副秘书长王琳建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用屋顶绿化管理城市雨水。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4.77%。城市化建设阶段性特征是:建成区漫延扩张,不透水面积增加,地下水入渗补给量持续减少,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漫延式的扩张,道路引导的城市空间扩展,城市无节制的消耗土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压力沉重、就业与居住地分离、交通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岌岌可危。以我省某市为例:1996-2012年间,城市户籍总人口数从543.5万人增加到609.21万人,增加了10%,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城市国土面积比重由2.25%上升到13.27%,占地比例增加5.9倍,扩展速率达到7.19km2/年。
粗放式开发,城镇化以不透水地面取代透水性能良好的林地、农田,导致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雨洪灾害频繁爆发;粗放式开发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和对地下水的补给,加剧局部区域的水资源短缺。研究表明,高渗透补给区不透水面积每增加1km2,入渗地下水减少25万m3,地表径流增加45.73万m3。山东某市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密度大,生态环境价值高,城市向南部扩张迅速,1995-2000年,城区向东南、西南、南部地区扩展面积1964.27km2,占同期城区扩展面积的42.5%。南部山区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城市扩张导致南部山区的5个高渗漏带已经被城市完全覆盖,7.612km2被硬化丧失渗流和补给能力。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要从源头开始,必须创新新型城市发展、城市开发和城市管理模式。
王琳建议,用精明增长取代漫延式发展模式。为了应对漫延摊大饼的发展方式,70年代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精明增长的核心就是要用足城市的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基于水文生态秩序对社区进行改造成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的工业用地。美国的波特兰市遵从精明增长的原则,城市人口增加50%,用地面积仅增加2%。节约基础设施投资45%,减少了地表径流和35%的水资源。精明增长,用高密度社区取代中低密度社区,增加社会强度,使经济充满活力,保护城市周边的开放空间,农田、自然景观和水资源,维持现存城市海绵。
用低影响开发取代现行粗放式开发模式。低影响开发产生的背景是为了缓解城市开发对水文和水质的影响,要求建设项目要选址在水文干扰不敏感、水文功能价值低的非补给区,避免在缓冲区、泛洪区、高渗透区进行开发建设。低影响开发采用保护自然资源的系统规划与设计,模拟项目所在地自然水文过程,建设具有水文功能的景观,补偿土地开发对水文和水质的影响; 从单个地块到整个流域,全过程导入生态环境目标,保护地表和地下水,维持水生态系统完整性。
用屋顶绿化管理城市雨水径流。屋顶绿化能够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通过蒸散发等方式缓慢释放绿化屋顶土壤层所蓄滞的水分,使城市水文循环过程趋向自然,减少雨洪灾害。同时屋顶绿化还能降低建筑物室内温度、增加湿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和微气候。加拿大的研究表明,如果多伦多市有6%(650万m2)绿化屋顶面积,其城市环境温度降低1-2℃;灰霆天气减少5~10%;植物每年吸附灰尘30吨,年屋顶截留雨水360万吨;创造了650万m2公共的和私人绿色空间。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空气C02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会彻底消失。德国是最先进行屋顶绿化国家,到2007年,德国屋顶绿化率达到80%左右,是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立法,用法规将模式上升为制度安排和行动遵循。利用法律、法规和管理相结合方式推动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美国制定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设计手册》、《雨水管理模式条例》。英国建立了可持续排放体系,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必须纳入当地地方发展规划。1982年德国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并通过政府补助或奖励的形式给予补贴。日本东京2001年修订城市绿地保护法,提出了“屋顶绿化设施配备计划”,规定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O00m2的,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被予以罚款。北京、上海、西安、天津、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推出了《屋顶绿化技术规范》。我省应加快立法,尽快研究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规范、计划安排和推进海绵建设相关政策,确保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是可持续的,方向是生态安全的。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