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濠涌“深隧”试验段工程造价近7亿元,我注意到,广州市水务局将这一造价与“雨污分流”方案的16亿造价对比,得出“深隧工程性价比高”的结论。实际上,这是误人误己。
城市下水道有分流制和合流制,分流制即“雨污分流”。排水管也分为雨水和污水两个系统。下雨时,雨水由屋顶、道路、广场等的进水口经过雨水管道汇集到雨水处理厂,再排入河流水体。无雨时,雨水系统无大作为,只能用做洗路、淋花、消防等。
实际上,“雨污分流”是难以真正分洪的,因为初雨的雨水被污染程度比生活污水处理更严重,而平日洗马路、浇花浇草等的水也不干净,所以雨水集中以后仍要经过适当处理,即要设初雨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江河。另外,雨水管道要按排雨标准设计,短时流量大,管径也大,但无雨时,流量较少,管道极易沉积污染物,而且清疏不易。
至于“雨污分流”比“截污溢流”造价高,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多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
广州是雨污合流的老城,采用“截污溢流”来治污是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广州的东濠、荔湾、司马三大明涌是珠江北岸城区排水的大动脉。亚运治水以来,明涌两岸已建有大型截污溢流管,将两岸合流污水截流入涌口污水泵站,再抽排往污水处理厂。下雨时,初雨雨量不大,但污染严重,即被两岸截污管截流排往涌口污水泵站,如雨量增大且超过截污管排泄能力时,超量雨水会自动推开活动拍门(或活动闸门)将雨水溢流入明涌,此时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对明涌污染较小。推广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改造。
当前东濠、荔湾、司马三大明涌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
明涌上流暗渠出口截污闸没有溢流功能,暴雨前即开闸,将闸内积留的污物、污水一齐排入明涌。
沿岸截污不彻底,手尾未完善。如东濠高架路排水直落明涌内,合流渠口未全部截污。
涌口防潮闸现在经常关闭,导致涌内死水一潭。活水几天不换也会发臭,何况是污水沟?本来在无雨时,闸门应该常开,让潮水涨退来冲洗更换涌水,只有在暴雨且遇高潮位时才关闸,启动排涝泵站抽排涌内雨水入珠江。
但遗憾的是,造价三千多万元的原有管理程序及自动中央控制的设施,现在却被废止不用了。
广州原有排水系统是合流制,各污水厂也是按照合流污水来设计运行。亚运治水时曾按“雨污分流”进行改造原有合流系统,结果花了大笔学费,却半途而废,因为源头虽然分了雨、污两系统,最后还是雨、污合流在一起输送到既有的合流污水处理厂处理。如今“深隧”工程却拿“雨污分流”说事,显然已经脱离广州实际。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