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啃下“农村厕改”这块“硬骨头”刻不容缓。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确保年内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城近郊区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如期完成农村厕所改造。” 上述目标源于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厕所虽小,民生事大。在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进一步指出,关键是要见长效,全面落实农村保洁制度,确保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倒。对于公共厕所也要加强日常保洁,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加强厕所粪污的管控。加强农村厕所粪污的处理管控,不随意排放,杜绝上游排污下游洗菜等现象,减少粪口传播隐患。
对美丽乡村而言,厕所作为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厕所卫生一直是农村建设的短板。相比城市,农村的条件较差,有的地方还在用旱厕所。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缺水、高寒的地区在农村厕所革命的技术上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厕所革命,革的不仅是脏乱差的旱厕,而是要彻底改变旧的生活方式和落后的卫生习惯。
“推进厕所革命不仅是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有效预防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措施。”何斌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随意倾倒或直接排放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后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粪污不得还田。对已建或拟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村庄,采用集中纳管模式,将包括厕所粪污在内的农户生活污水全部排入集中收集管网,由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当前厕所革命的重点是加强农村厕所的日常管理,引导加强厕所的清扫。对于农村主干道、小广场这些公共区域的卫生,要及时清扫转运,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做到不漏扫、不断档。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有条件的地区最好能够做到日产日清,无法及时清运的也要封闭管理,如果具备一定条件要及时进行消毒。尤其在防疫和控制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倾倒和运输。
两年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首次将“厕所革命”上升至国家层面。1年后,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投入70亿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而就在几天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另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实施厕所革命,自来水普及率达83%、加装农村污水设施等。另据公开资料,全国已完成改厕1000多万户,其中6成完成了无害化改造,全国改厕率超过56%。2019年上半年新开工改造农村户厕1000多万户。
而在业界看来,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还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分类推进农村户用厕所的改造。重点管护一体化设备预处理单元的格栅井、沉砂池、调节池和生物处理单元的曝气泵、生物菌剂、搅拌设备、消毒设备以及后处理单元的沉淀池、清水池,检查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实施好财政奖补政策,强化技术支撑,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国内券商测算,假设对全国1亿户农户进行厕所
化粪池及
净化槽的改造,预计单户投资2000元,整体市场空间将超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