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彭勇、孙铁翔、关桂峰、张旭东)暴雨再度让繁华的现代都市原形毕露。11日,深圳上演暴雨围城,5000辆公交车受阻、2000辆汽车被淹;青岛挡土墙在风雨中倒塌导致18人死亡、3人受伤。频发的天灾在警醒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排涝问题的重要和紧迫。
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城市排涝管理有了国家规范。中国的大城市们执行落实得怎么样了?记者分赴北京、深圳、青岛等城市进行了调查。
今年以来,暴雨围城对于深圳已经不是第一次。就在3月底,一场50年一遇的暴雨曾导致深圳出现200多个内涝点。暴雨之后,深圳加紧了城市排涝建设和雨水综合利用。
“我们觉得深圳这次的应急工作做得还行,但在地下管网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深圳市三防办副主任田亦毅说,这些年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不断在调整,最早是忙着供水,后来是防洪,最近几年城市内涝严重、老百姓反映强烈,城市排涝工作才提到更高位置。
田亦毅介绍说,深圳加强城市排涝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大龙岗河、观澜河等主要干流的整治疏通力度,让雨水有去处;二是对于福田、罗湖等建成区,采取建设预制泵站的方式增加排涝能力;三是在龙华、光明等新建区,提高地下管网的建设标准。
2012年7月21日,一场罕见的暴雨曾给北京带来79人死亡的剧痛。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滞蓄雨洪水,北京将结合现有湖泊、低洼地、砂石坑等区域,因地制宜,确定蓄滞洪区。2015年年底完成5项大型骨干雨洪滞蓄工程建设,2013年至2015年,年新增雨水综合利用能力可达2560万立方米。
青岛则着力抓好汛前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组织排查整治各类设备设施隐患,各行业单位对所辖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拉网式检查,主城区外各区市排查防汛隐患274处,完成防坠网安装3531个。对全市200多处重点路段进行视频监控,对24处易积水部位制定了现场预案,安排专人值守。
面对暴雨的挑战,中国各大城市都加大了排涝建设力度。然而,对照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的城市排涝工作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北京、深圳、青岛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国家条例出台后,我们加大了宣教的力度,目前正在酝酿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告诉记者。青岛市排水管理部门则在研究《条例》规范重点事项,加快推进防洪排涝规划编制。
排水是维系城市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国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情况依然严重。城市排水不畅,一下雨就“水漫金山”,“海景”屡次出现。
对此,专家们表示,落实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根本是要搞好城市排涝治理,让现代都市在暴雨中依然能挺起腰杆,杜绝“下雨死”“走路死”等极端事件的发生,不能让国家法规成为“墙上的图纸”。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说,当前中国各地最应该做的事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
闪淳昌说,相当多城市的地下管道欠账太多,有的排水管堵了,没有及时清淤;有的建筑垃圾“不小心”填埋排水管道;还有的填河造地,使本就不多的城市河道被填埋,降低了城市调蓄水量的能力。造成城市尤其是一些新建成区内涝的真正原因,恐怕是个别地方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设心态。什么时候能以人为本来善待城市,内涝也许就不会成为问题。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